什么是《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11日获得通过。由于批准过程复杂,该公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目前《京都议定书》有192个缔约方。

            简而言之,《京都议定书》通过使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承诺根据商定的具体目标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本身只要求这些国家采取减缓政策和措施,并定期报告。

            《京都议定书》以《公约》的原则和规定为基础,并遵循其基于附件的构架。它只对发达国家有约束力,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因为《京都议定书》认定发达国家对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负有主要责任。

            《京都议定书》在其附件B中为37个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以及欧洲联盟设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总体而言,在2008年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的五年时间里,这些目标将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平均减排5%。

《多哈修正案》

           

            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多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用于从2013年开始至2020年的第二个承诺期。

            截至2020年10月28日,147个缔约方交存了批准文书,达到了《多哈修正案》生效所需的144份批准文书的门槛。该修正案于2020年12月31日生效。

            《多哈修正案》主要内容包括:

 

 

  • 同意在第二承诺期作出承诺的《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的新承诺;
  • 缔约方将在第二承诺期报告的温室气体修订清单;
  • 对《京都议定书》若干条款的修正,具体提到了与第一承诺期有关的问题,需要在第二承诺期更新。

            2012年12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以保存人的身份,根据《京都议定书》第20条和第21条,向《京都议定书》所有缔约方分发了该修正案。

            在第一承诺期,37个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以及欧盟承诺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比1990年平均低5%的水平。在第二承诺期,缔约方承诺在2013年至2020年的八年时间里,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18 %。第二承诺期的缔约方组成与第一承诺期不尽相同。

京都机制

          《京都议定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灵活的市场机制,其基础是排放许可交易。

            根据《京都议定书》,各国必须主要通过国家措施来实现其目标。然而,《京都议定书》还通过三种基于市场的机制为各国提供了实现目标的额外手段:

            国际排放交易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行机制(JI)

            这些机制的设计理念是鼓励温室气体减排从最具成本效益的地方开始,例如发展中国家。只要能从大气中去除温室气体,在哪里减排并不重要。这样做的好处是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投资,并让私营部门参与到这一努力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稳定在一个安全的水平。这也使得跳跃式发展变得更加经济且有明显的长期效益,也就是说,跳过使用旧的、脏的技术,直接使用新的、更清洁的基础设施和系统。

监测排放目标

          《京都议定书》还建立了一个严格的监测、报告和核证系统,以及一个遵约系统,以确保透明度并向缔约方问责。根据该议定书,必须监控各国的实际排放量,并对所进行的交易进行精确记录。

            登记簿系统跟踪和记录缔约方在这些机制下的交易。总部设在德国波恩的《公约》秘书处保存着一份国际交易日志,以核实交易是否符合议定书的规定。

            缔约方通过定期提交《议定书》规定的年度排放清单和国家报告履行报告义务。

            遵约制度确保缔约方履行其承诺,并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它们履行承诺。

            适应

            《京都议定书》与《公约》一样,也旨在协助各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推动开发和部署有助于提高气候韧性的技术。

            设立适应基金是为了资助《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适应项目和方案。在第一承诺期,该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活动的部分收益。2012年在多哈,决定在第二个承诺期,国际排放交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JI)也将为适应基金提供2%的收益分成。

Content